51配资网
夏日炎炎,蚊虫肆虐,被蚊子咬个包似乎成了家常便饭。但你知道吗?蚊子叮咬还可能传播病毒——基孔肯雅热就是其中之一。
0151配资网
认识基孔肯雅热
“基孔肯雅”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语,意为“弯曲”,形象描述了患者感染后因关节痛而身体弯曲的典型症状。这种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花斑蚊”)传播,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高度相似。
(图片来源:云南疾控)
感染后与登革热症状相似:
51配资网发热:常突然起病,寒战、发热,体温可达39℃,一般1~7天即可退热,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,表现为双峰热,持续3~5天恢复正常。
关节痛: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,主要累及小关节,如手、腕、踝和趾关节等,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的疼痛是本病的特点。
皮疹:80%的患者在发病后2~5天,躯干、四肢的伸展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,为斑疹、丘疹或紫癜。
02
广州存在传播风险
01
输入病例“大户”:
广州作为超大城市、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,国际人员往来极其频繁。大量人员从东南亚、非洲、美洲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返回,输入风险持续存在。
02
伊蚊“大本营”:
广州夏长冬短,雨热同期,为白纹伊蚊提供了绝佳的孳生温床。居民区的花盆托盘、闲置容器、建筑工地的积水坑、城市绿化带的树洞竹筒,都可能成为蚊虫孳生地。
03
筑牢防线:防蚊灭蚊是关键!
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疫苗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,病例治疗主要采取对症、支持等综合治疗。因此,预防的核心就是斩断传播链——防蚊灭蚊!这需要每一位街坊的积极参与:
01
个人防护:不给蚊子开“饭局”
穿衣“武装”:户外活动,尤其是清晨和傍晚(伊蚊活跃高峰),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。
驱蚊“护盾”: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有效驱蚊剂。按说明书要求足量、定时补涂。居家安装纱门纱窗,睡觉使用蚊帐。
避免“高危地”:减少在树阴、草丛、竹林、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51配资网。
02
环境清理:截断蚊子“生命链”
牢记:无积水就无蚊虫!每周花10分钟,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各类积水。
“翻盆倒罐”:彻底清空、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、罐、桶、缸、轮胎等容器。
“清淤疏堵”:清理房前屋后沟渠、天台排水槽淤塞,保持水流畅通。填平洼地。
“勤换勤清”:家中水养植物(富贵竹、万年青等)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,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。宠物饮水碗、接水盘等同样需勤换勤洗。
“严密加盖”: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(如水缸、水池)务必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。
“垃圾管理”:妥善处理垃圾,特别是废弃的瓶、罐、塑料袋、一次性饭盒等,避免其成为小型积水容器。
03
社区共治:人人参与,共享无蚊环境
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“爱国卫生运动”和统一灭蚊行动。
邻里互相提醒,共同监督,形成防蚊灭蚊的良好氛围。
04
保持警惕,及时就医
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隔离(防蚊隔离)、早处置,是防止疫情传播扩散的核心!
若您或家人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相关旅居史,一旦出现发热伴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,配合医生进行检查诊断。
最后,别让蚊子坏了夏日好心情!
基孔肯雅热虽可怕,但只要做好防蚊措施,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每一次清理家中积水,每一次喷洒驱蚊剂,每一次对孳生地的清理,都是对自身健康、家人安康和社区安全的坚实守护。
来源:广州疾控i健康
撰文:郭小玲
编辑:大然 责编:邹向东
【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、注重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】联系和投稿邮箱:jiankangGZ@126.com
博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